整理一些眼睛可能出现的一些疾病:
白内障症状:
1.白内障刚开始的时候没有任何的征兆,只是有时眼前会出现固定性的黑点;
2.眼睛出现白内障时主要症状是视力减退和视物模糊,并出现逐渐加重的视力下降问题;
3.阅读或看电视时眼睛很容易会出现疲劳,而且视野中的物体出现变形或扭曲的情况;看到的事物可能会有眩光感或视物呈双影,这种情况尤其是在白天更明显;
4.随着眼睛晶体混浊程度的加重,会出现复视或多视的情况,眼部视力也逐渐丧失下降,白内障比较严重时会出现视物模糊,怕光、看物体颜色较暗或呈黄色等情况,这样的情况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,任其发展,最后即会导致视力逐渐降低,甚至失明。
白内障的发病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:
1.营养素代谢
2.阳光与紫外线 :在紫外线影响下,形成不可溶解的磷酸钙,从而导致晶体的硬化与钙化。
3.外界的温度:国外学者普查在高温下工作的60岁以上的工人白内障的发病率明显增高。
4.缺氧:在缺氧的情况下,可使晶体内钠、钙增加,钾、维生素C相应减少,而乳酸增多,促使白内障的形成。
5.内分泌:内分泌紊乱可以促使白内障的产生,从糖尿病病人发生白内障较一般人高。
6.硬化脱水:人体在发生脱水的情况下,体内液体代谢紊乱,就会产生一些异常物质,损害晶体。
2.瞳孔异常
·瞳孔散大
一侧瞳孔散大可见于动眼神经损伤,海马钩回疝或颈交感神经受刺激、眼外伤、视力下降等。双侧瞳孔散大可见于中脑病变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、脑血管病、脑缺氧、脑肿瘤、颅脑外伤、药物中毒(如阿托品等)、疼痛、恐惧、甲状腺功能亢进、先天性异常等。
·瞳孔缩小
一侧瞳孔缩小可见于动眼神经受刺激,颈交感神经破坏,角膜眼内异物等。两侧瞳孔缩小,可见于婴儿、老年人。梅毒、脑桥病变、脑血管病、药物中毒(吗啡中毒)、有机磷中毒等。
·瞳孔不等大
一侧动眼神经麻痹,颅底病变,大脑或中脑病变,脑交感神经麻痹等。
圆锥角膜
圆锥角膜是以角膜扩张、中央变薄向前突出,呈圆锥形为特征的一种眼病。它常造成高度不规则近视散光,晚期会出现急性角膜水肿,形成瘢痕,视力显著下降。 多于青春期发病,缓慢发展。
视网膜脱离
视网膜脱离的原因很多,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本病多见于中年或老年人,近视居多,双眼可先后发病。发病的诱因有视网膜周边部的格子状和囊样变性,玻璃体液化变性和视网膜粘连,这些诱因又和年龄、遗传、外伤等因素有关。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多见于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,眼外伤,玻璃体长期积血,视网膜静脉周围炎,眼内多次手术后,长期视网膜脱离,冷凝等后。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多见于眼内视网膜脉络膜肿瘤如视网膜血管瘤,视网膜母细胞瘤,脉络膜黑色素瘤及转移癌;炎症如葡萄膜炎,VKH,脉络膜炎,巩膜炎;色素上皮病变如大疱性视网膜病变,葡萄膜渗漏综合征;视网膜血管病如von-Hippel和coats病等;全身疾病如妊娠高血压,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和一些血液病等。
症状:多数病例突然发病,有视力下降或眼前黑影遮挡,不少病例曾有飞蚊和闪光感等前驱症状。视网膜的脱离是有早期症状的,只有早期发现,才能早期治疗。视网膜脱离的早期症状有以下几种。
·飞蚊与闪光:出现最早。实际上是玻璃体后脱离的症状。中老年人特别是高度近视眼患者,然后出现大量飞蚊、某一方位持续闪光时,应警惕视网膜脱离的可能。
·中心视力下降:后极部的视网膜脱离,视力急剧下降。周边部初脱时,对中心视力无影响或影响甚小。同样在高危病人有视力下降时应详细检查眼底。
·视物变形:当周边部视网膜脱离波及后极或后极部发生浅脱离时,除中心视力下降外,尚有视物变形。
·视野缺损:视网膜脱离时,部分敏感患者可发觉视野缺损。但仅下方视野缺损有早期诊断价值。视网膜脱离是神经上皮层的脱离,因营养供应问题视细胞首先损害,视细胞损害,首先影响蓝色觉,正常眼的蓝色视野大于红色视野,在视网膜脱离眼用白,蓝,红三种视标检查视野,脱离相应区不仅有形视野缺损,还以发现蓝色,红色视野交叉。
·中心视力损害:因视网膜脱离的部位及范围而异,后极部脱离时视力突然显著下降,周边部脱离初时对中心视力无影响或影响甚小,只有脱离范围扩展到后极部时,才出现中心视力障碍。
·变视症:发生于或周边部脱离波及后极部而发生浅脱离时,除中心视力下降外,还有视物变形,变小等症状。
所有文献摘自于张青老师课程与百度